2025. 11.17|范建得|巴西貝倫市(Belém)
(接續前篇報導:https://cos.nthu.edu.tw/news-20.html)
1. 原住民族封鎖會場入口(11/14–15)
包含 Munduruku、Kayapó 在內的多個亞馬遜原住民團體封鎖了COP30的主要入口,要求:提供更強而有力的土地保護、在森林治理與氣候決策中獲得正式決策席位、對開發案強制適用FPIC(自由、事前、知情同意)機制。
具體言之,這堪稱是COP30迄今最具政治影響力的抗爭之一,使「氣候正義、土地、森林」成為大會無法迴避的主軸議題。
Indigenous protesters block COP30 entrance, demand action from Brazilian Government https://news.un.org/en/story/2025/11/1166373
2. 原住民族提出「亞馬遜原住民主導議程」的要求
在提出抗議後,原住民族領袖提出:對亞馬遜大型開發案應擁有否決權、應加強原住民族對土地權益的法律保障,以及在REDD+與《巴黎協定》第6.2條(雙邊碳權合作)計畫中能享有正式的治理地位,甚至強調應把“Our forest is not for Sale” 帶入氣候公約的決議文。
在意義上,如果這些要求被納入最後決議,這將會是COP歷史上第一次把「土地權+碳市場+森林治理」明確連結的發展。
Protesters block the main entrance to COP30 climate talks in Brazil, CNN
https://edition.cnn.com/2025/11/14/americas/brazil-protesters-cop30-climate-talks-intl-latam
3. 冰島提出全球暖化衝擊下的北大西洋環流威脅已構成「國家安全風險」之主張(11/14)
冰島政府宣布,快速冰融可能導致北大西洋環流(AMOC)不穩定,並已將此列為國安議題。
者種主張係初次在COP期間將氣候議題歸類為「國安威脅」,其後勢將衍生出新的氣候金融及外交工具的探討或佈建。
《路透社》Iceland deems possible Atlantic current collapse a security risk, November 12, 2025
大西洋洋流系統恐崩潰 冰島列為國安疑慮與生存威脅/ 經濟日報
4. 日本因持續輸出支持化石燃料開發的資金,遭大規模抗議(11/15)
根據AP News及多個報導,日本因持續對亞洲地區的煤炭與天然氣開發項目提供大量資金支持,遭遇大規模抗議。示威者對日本政策的提出嚴重質疑,指出其化石燃料投資正在抵消全球氣候行動目標的努力。示威者更創意地穿著皮卡丘等知名動漫裝扮,呼籲日本立即停止支持高碳排放之化石燃料開發計畫。
這個事件代表了全球民間社會的關注焦點從「要更多綠能」轉向「停止輸出化石燃料資金」,而此次日本的被點名,正具有其象徵意義。尤其對像日本這樣在亞洲能源市場扮演重要融資角色的國家施壓,正是社會焦點轉向的具體作為。
Protesters in Pikachu costumes demand Japan end fossil fuel financing at UN climate conference
https://apnews.com/article/japan-fossil-fuels-pikachu-pokemon-f5b4dd439be4de1348334363baad4390
5. 美國在COP30的及低度參與持續受到批評(11/14–16)
美國官方代表團投入極其有限,業因此被多方批評為「角色淡化」。
自國際政經的角度來看,美國的缺席顯然提高了中型國家(歐盟、巴西、AILAC、小島國)的談判影響力,以及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,如美國加州與許多公民組織的影響力,然也確實相對削弱了國際氣行動的整體政治推動力量。
路透社US will not send officials to COP30 climate talks, White House says
6. 森林成為 COP30 外交主戰場之一
巴西積極推動的項目包括;亞馬遜保護計畫、熱帶森林專用的國際融資窗口,以及以自然為本(NbS)的減量與韌性架構。
這個推力讓森林議題在COP30的角色儼然提升到接近巴黎協定時期的住軸議題高度。
7. 「兆元級美元」氣候融資討論持續升溫
巴西與亞塞拜然前後兩屆大會主席共同提出的每年1.3兆美元氣候融資路線圖(Baku–Belém Roadmap)仍會在COP30的中後期持續獲得政治關注。其中的主要爭議重點包括:公部門資金與私部門資金的比例、多邊開發銀行(MDBs)的角色,以及發展中國家的適用條件。
具體言之,這次的決議將會成為未來十年全球氣候融資架構的基礎。
8. 關鍵礦產首次被強勢納入「公正轉型」核心架構
許多國家與NGO要求COP30應將下列與永續能源轉型相關之事項納入關鍵礦產之架構協議;包括礦產供應鏈、原住民權益,及對社群環境之衝擊評估,納入公正轉型(Just Transition)的正式決議文本。
這些主張若能實現,將會是COP歷史上第一次把能源轉型之關鍵礦產與土地、人權及供應鏈治理緊密連結的發展。
COP30 kicks off with urgent call to deliver on climate promises and scale up finance
Just Transition and Climate Change – Just Transition Work Programme at COP30
綜上論結,自整體發展趨勢來看,COP30進入最後階段的談判至少有下列四大關鍵創新議題值得關注:
1. 森林 、土地 、 原住民權益的三合一課題,是否能被納入最終決議文本的核心事項。
2. 冰島倡議的氣候與國安之間的跨治理架構融合議題,是否使氣候風險與國安問題之間畫上等號也成為新論點。
3. 化石燃料的融資壓力急速上升,此次大會期間對日本的抗議是一個象徵,代表了全球正移轉其關注焦點,從增加綠能到停止輸出對化石燃料資金挹注。
4. 至於延續多年的融資規模與治理問題(1.3 兆美元之籌資與治理)則堪稱是COP30決議的「成敗觀察點」


